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迷人的树,大部分都是在南京中山陵所拍

近些年来,总是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一眨眼之间,自己期盼的日子就会到来,然后瞬间溜走,变成记忆中的录像带。自5月工作以来,21年就加快了流逝的步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欢喜忧伤,焦躁迷茫都瞬间成了往事,当时的心情也慢慢不复存在。我也逐渐认识并重视起”时间“这个资源,开始要求自己去学会取舍,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充分并合理利用时间,把时间多多用在投资自己身上(当然也要陪陪家人),比如下班坚持抽出些时间”输入“(阅读,学东西,发展兴趣)和”输出“(写博客,写小说),对于那些不感兴趣,或者不擅长的,并且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不用具备的,可以不用非得花时间攻克,直接请专门的人做好了,比如做饭,打扫,”造轮子“等等。不过,目前只是有这个意识,想法和计划都不太成熟,也有待具体实施。

21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同时加入了两个人一起生活的阵营∩▂∩。20年秋招不是很理想,一直想逃离”996“,于是21年1-3月都在积极投春招,最后终于赶上了末班车,拿到了Intel MLP部门的offer。不过也有点”病急乱投医“,糊里糊涂去里面做了模型加速的工作,从”黑盒“转到了”白盒“的方向,更偏向于系统开发。这大半年主要是在组内开发一个NLP模型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graph转换和计算图融合优化的工作,虽然兴趣不大,但好歹工作量大部分都可以估量,所以中规中矩吧。21年另一个惊喜的变化则是认识了W,现在两个人在一起,很多兴趣,想法以及价值观都类似,虽然属于自己的时间变少了,但倒也很享受。

W自己养了一只小猫咪(美短),我以前也一直有工作之后养小动物的念头,不过刚工作那会那还没准备好,正好W给了我这个机会。听说猫咪是人类的好伙伴,可以察觉到人类的情绪变化,而且更是很多艺术家(比如村上春树,深濑昌久以及众多日本艺术家)的小“缪斯”? 其实我一直是喜欢狗多于猫的(不过之前也从没和一只猫认真生活过),和W生活的这几个月,慢慢地也和家里的小猫咪建立了联系和信任,现在蹲下来摸摸她,她也会主动敞开肚皮,就是胆子太小了,到现在都不愿意给我们长时间抱抱,哈哈。除了平时不听话(之前因为我的闯入导致焦虑还乱尿了一阵子),其他时候还是超级可爱的。●ω●

一只名叫“老大”的小猫咪

工作

一年前,我认为工作只是用来谋生的手段而已,后来经历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慢慢地接受了“人是不能缺少工作”这样的结论,当然我这里说的工作应该不能包含那种重复的,机械的劳动,而是带着一些协作,挑战和鼓励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那种。在Intel工作的大半年,我总结出自己需要注意的三点,一是吸收和思考,二是做好选择,三是合理规划。

走出校园,进入工作,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加上自己身上的约束短暂的变少了一些,随后而来的则是更多无形的约束,各方的要求变高,对我们的忍耐性也降低,因此我需要在适应和试错中,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悟出新的经验教训。当然,试错是需要很大成本的,所以我很愿意抓住机会听一些前辈的分享和分析,学习他们的思维和建议。在我有限的观察中,大部分愿意来公开做presentation的都是“积极入世”的 人,给的建议都是诸如管理时间,多阅读,多发展人脉,改变自己的认知方式,并积极付诸行动,那些相对“佛系”或者“随遇而安”,显得“不那么积极”的人,基本都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聊得投机才会和我多说几句。这还是比较有趣的现象,当然,这都得自己积极主动,显得足够真诚才行,否则别人的建议也不一定能给的足够“可靠”。其实,听取建议也像是在观看他们讲演人的一部浓缩的半自传电影(说半自传可能是因为会给那时的故事添油加醋),这和我看电影一样,都是感受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和人生,以此慢慢塑造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也有很多“故事”我是听了之后不久就忘了(对自己来说无价值),有些呢是属于知道(千万不要仅仅做一个”知道分子“,而是”知识分子“),但现在并不理解,这些就得随着实践来强化了。除此之外,平时也得多多反思总结,我目前在很多道理上只能意会,无法很流畅地归纳总结出来,这也还是不够的,要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

第二个是选择,我们都知道,选择的好,可以让自己走很多弯路,甚至加速自己的成长。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认知,得到的信息量,以及“投资风格”(激进,长线,等等)有关,目前来说我所关注的选择大部分上是和未来的经济有关,比如职业方向,技术路线,居住区域等等(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我想我自己已经基本确定了)。认知呢,我目前只能通过阅读,多听,多想来提升;信息量呢是个很随机的东西,大概率得看有无贵人相助了;“投资风格”呢有点像自己的个人习性,这种东西无法评价,只能说各有利弊。当然选择只是一个手段,不能忽视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最终都是要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的。

最后是合理的规划,细粒度的是对自己当下时间的把控和利用,粗粒度的是对自己的未来几年的规划,大跨度时间的模糊目标。这一点自己目前做的也不是很好,自律性还没那么强,有时候只是想虚度时光,发发呆,做些“无意义”的事。怎么说呢,还是得把握好属于自己的平衡吧。

音乐&公开课

音乐方面,古典音乐计划还是没能很好推进下去(兴趣还是没培养起来),今年听歌听得太少过头了,而且也没发现几张不错的专辑,不知道是不是乐坛开始倒退了。公开课层面就更惨不忍睹了,很多课程都是开了个头,最后不了了之,一有时间就光打游戏,逛B站看短视频去了ㄟ(▔皿▔ㄟ)。22年真的要努力摆脱一些电子产品的沉迷。

展览

今年在金鹰美术馆第一现场看了一些当代艺术的作品,想借着感受现代艺术对自己固有观念的冲击来暂时舒缓一下烦闷的情绪。美术馆那会也建不久,展品也不算太多,当时只看了《全景:世界的因缘际会》项目,努力让自己在四个板块的主题展览中窥见一些创作上的东西。这些艺术作品,或者说这类艺术作品,似乎愈发关注人的内心和精神状态,以及在整个生存环境下遭受到的挣扎、变异和回应,解构周围的生存环境,然后以一种别样的方式重塑。金鹰美术馆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空间的布局恰好和内部的展品融合在了一起,似乎展品加上展览空间再加上观者本身,才真正地达到了它作为一个艺术品的身份。

方力钧的一幅版画,这也是我驻足观看最久的一个作品

是不是有点像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作品名为”一万年“,本次展出中个人最喜欢的作品,海和光都是我最喜欢的两种元素,很有美感

喜欢这个单纯是因为摄影,并给照片赋予了故事和意义

除了“全景”之外,当时还有一个名为“构成8号”的实验性质的小展览,是有关抽象派先驱人物康定斯基的同名代表作品,我突然想到了罗斯科,以后要是有机会能见到真迹就好了。

构成8号

刚入夏那会来SH工作,正好西岸美术馆举办了康定斯基的生涯回顾作品展,非常开心能够见到真迹,毕竟抽象画对空间感的强调会比其他类型的画更多些,现场观赏和线下看图片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第一个模块是康定斯基对东亚艺术的兴趣以及从中寻求灵感的热情,其实有不少西方画家都对东亚艺术作品痴迷,最主要的观念可能在于人们创作的东西似乎更应该表情达意,并追求与其他形式作品的统一,譬如中国的写意山水画,基本不具备纪录的功能,而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从展览上看下来,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基本观念应该是“点线面”,其拥有缜密逻辑学背景(法律),所以画作看上去工整协调,整洁优雅,没有什么天马行空的内容。实际上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我并不总是喜欢(个人最喜爱的是罗斯科的那种类型),但是他对色彩、色块的使用却让我非常难忘。

康定斯基的油画习作

“歌”

“灰色之中”

“无题”,被认为是第一幅抽象画

康定斯基的调色板

上海21年一年间全年都在展出印象派的作品,但是总打着莫奈的旗号,难免觉得有些“招摇撞骗”之嫌。自从上次在南京博物院只看到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的复制品之后,我就不再抱有在国内看到大师作品真迹的希望了。2022年年初,为了弥补和W在21没能一起看展的遗憾,所以特地选了“遇见博物馆”的“遇见印象派”展览。

展览门票

近年来,随着看展览的次数增多,自己的观赏心境和角度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在这一次的观摩里,我主要尝试着去分析,学习画家描绘的角度,使用的色彩,表达的情绪,以及画法或者说表现上的一些创新等等(毕竟去年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开始好好学画画,还特地买了Ipad和procreate,结果也没能好好坚持下来, (✖╭╮✖), 这是后话了)。当然这种分析目前也是比较naive的,不成熟的,都是从直觉上,一眼看上去上给的反馈,还没有认真学习一些正规的,学院派的一些技法和知识,这等后面慢慢积累吧。

展览中一些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

鲜艳的色彩,照片的质感,勾起回忆

其实感觉像比较“普通”的风景画啦,但是这个颜色使用和之间的层次感还是蛮不错的,多看看以指导我学习后面的画画

这幅画看上去有种“纸质书插画”的感觉,明朗的线条感,角度也很有意思

这幅画印象感很足了,又有点抽象派的意思,虽然看得出是个桥

莫奈的画只出现这一幅,虽然失望但也做好心理准备了

摄影与游记

很久就想去海边看看,因为我一直觉得海是我们最后的归宿,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她纯净,神秘,热烈宁静又凶猛,彷佛包含了所有生物的情感和记忆。之前看的《索拉里斯星》又让我看到了永恒的无限可能性。不过说了这么多矫情的话,现阶段看海倒只是像追求一丝慰藉,让无边无际的海水冲淡所有的忧愁和苦痛。正好今年借着毕业和工作的那段空闲时间,和朋友一同去了舟山群岛,烟台,蓬莱和威海,几天时间逛了东海,黄海和渤海,过足了瘾。

舟山:

烟台:

威海:

蓬莱:

黄海,渤海交界处

另外年中搬来上海,参加工作,闲暇之余拍的一些照片:

浦东美术馆,和W一起在黄浦江边散步,傍晚看的景色,落日和晚霞倒印在美术馆的玻璃墙上,甚是好看

这个其实是W拍的水纹般的云啦,我也很喜欢,如果有胶卷的话可以弄个双重曝光,梦幻的感觉就更浓了

崇明岛的日出,正好是1.1日,同好友们一大早爬起来迎接新的一年,可惜是多云天气,太阳出来一会就躲进云层了,不过好歹出来之时分外好看,也不枉我们站在那里瑟瑟发抖地等了好一会

现在自己拍摄的内容基本都是以景为主,所以暂时就把摄影和游记放一起写了。在人像摄影上,自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主要是自己放不开 ⊙_⊙),有时候拍人的角度过于“刁钻”,比较难看,也被W嘲笑了很久。所以今年也买了一些人像画册,继续看看一些尾麦老师和其他人像摄影UP主作品展示的视频,希望2022年能有进一步的探索与进步。

书/话剧/电影

今年最遗憾的事就是书读得太少了,只在毕业之前无聊时花一个下午读了一本。而后不管是闲暇时光还是工作之余都没能耐下心来读读kindle里面的书,尤其是那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来来回回快有两年了,一般都还没读到,实在是惭愧。 (⊙﹏⊙✿)。以后每年都得提前准备好列个书单,比如包含文学,社科,经济,科技和历史,然后和W一起错开来看,这样也可以相互监督和交流。

爱吃沙拉的狮子是村上春树的一个小随笔集,《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的姊妹篇,都这个单纯是为了了解村上这个人,充满奇思妙想和童心,插科打诨中也能看到一个大叔对生活的经验之谈,蛮有意思的。

​ 于是,午后一点左右在沙发上躺下,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舒伯特的弦乐五重奏,心中感谢人生:”啊,今天也安然无恙,心灵没受伤,好像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太好啦。“

​ 我觉得,好像年纪轻轻时越是四处碰壁,被社会打击得遍体鳞伤,等到上了年纪,就越快活自在。假如遇上烦心事,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不管怎么说,这都是最好地对策,加油干吧。

来上海之后真正感受到了城市艺术资源的丰富,话剧,或者是舞台剧上的展演层出不穷,但是一些优秀的剧也是一票难求。秋中那会应朋友L的提议,第一次去看了开心麻花的舞台剧贼想得到你,讲的是一群骗子和盗贼围绕抢劫伯明翰银行的大钻石而展开的冲突不断的故事。舞美布景都很不错,后半段渐入佳境,有几处确实很好笑,倒是应了票根上的那句话“上班压力大,下班看麻花”。唯一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密集的社会梗,有些似乎看起来毫无意义,这样可能会冲淡了戏本身的连贯性和后劲。不过喜剧本来也不是冲着教育的主题去的,就是图一乐,这是最大的目的。

21年也有一些比较出圈的舞台剧,像是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摇滚浮士德等等,不过我对悬疑的剧现在基本无感了,已经审美疲劳了,基本也都没去看。另外像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等经典剧目,由于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阵容,所以即使一票难求,也能想着去抢票看,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剧本和演员是相互成就的,我也就有空看看录像,“拌着”NT LIVE的舞台剧一起看。

说来凑巧,今年的影视剧啥的看的也少了,看来真的是工作对自己的影响太大了,接下来得要好好调整才行(虽然已经在努力调整过一次了)。主要来说,今年看的基本都是热门的作品,也有一些是以往的老作品(基本也是照着豆瓣TOP来,害),我挑了一些个人觉得还可以的,大部分热门作品,像觉醒年代山海情九号秘事第六季无依之地失控玩家浪客剑心-最终章X特遣队就不必多说了,下面简单聊聊其他的。

哈姆雷特-莫娘版,撕心裂肺的一版,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情绪充沛,台词激烈,布景配乐啥的都很到位。后面再和奥利弗、卷福版本的对比着看看。

人工智能,结尾被斯皮尔伯格处理得如此温情,令人动容,不知道如果是库布里克做的完整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万物生灵,根据吉米·哈利的小说万物有灵且美改编,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非常治愈。远离喧嚣,在大片绿油油的农场上照顾小动物,和一群淳朴的人交往。

前程似锦的女孩,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凯瑞·穆里根扮演才去看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受过伤的女人复仇男人的故事,但是剧情并不像爽文一样刺激暴力,结局挺悲惨的,正如英文名“Promising Young Woman ”,带有的讽刺意味。

心理游戏汤浅政明的一部动画电影,故事比较“奇特”,视觉冲击也很强,但是我第一次看,并没有看懂其中的意义。之前因为看了恶魔人而对他有比较大的印象,21年会多找些相关作品看看。

洛奇系列,虽然是拳击,但是讲的是男人对于家庭,自己的认知和责任。“镜子中的里是你最大的敌人”,朴素的故事,朴素的台词,但是有着动人的,无穷的力量。

戏剧新生活,21年最惊喜的综艺了,可以让戏剧爱好者真正地看到国内戏剧工作者的创作和生存环境,综艺中无不体现出戏剧人对自己事业的热爱,里面的几出短剧也是颇具风采。非常期待能看到后续几季的出现,但是还没看到消息,这样的内容在国内可能还是太小众了些。

总体来说,21年看的作品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少的了,可能是因为在慢慢适应工作,调整状态的缘故,“好的作品是我生活和探索的养料”,22年希望能够慢慢恢复过来。


结语

21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慢慢开始成家立业,走向三十而立。21年告别了许多人,也结交了很多不错的朋友,“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在我开心或者忧愁的时候都有一些很好的朋友陪我一起度过,这也算是我人生的幸事。未来的三到五年,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前进和学习的心态,拒绝油腻,并且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翻翻去年定的计划,只有2和4做到了,5和6只是短暂的开了个头,1和3基本是没什么进展,看来对自己的预估还是不太准确。22年的计划与去年差不多,慢慢地适应了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多利用起空余时间,好好“投资”自己。

  1. 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列出的书单可以读完70%以上;
  2. 继续学procreate数字绘画,好好临摹,熟能生巧;
  3.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领域和方向;
  4. 多看展,多看话剧,无论是线上或线下;
  5. 报班继续钢琴,这个大概率随缘了+▂+ ;
  6. 锻炼身体(游泳和打羽毛球),增强自律性;

做好规划,充实自己,享受生活,关心他人,22年也要多多成长才好。